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2003年1月20日交通部发布 根据2013年8月29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7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9年6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19年11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以下简称《海运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交通运输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公平、高效、便利的原则,管理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和与国际海上运输相关的辅助性经营活动,鼓励公平竞争,禁止不正当竞争。
第三条 《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ㄒ唬┕蚀霸耸湟滴瘢侵腹蚀霸耸渚呤褂米杂谢蛘呔拇?、舱位,提供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服务以及为完成这些服务而围绕其船舶、所载旅客或者货物开展的相关活动,包括签订有关协议、接受订舱、商定和收取客票票款和运费、签发客票和提单及其他相关运输单证、安排旅客上下船舶、安排货物装卸、安排保管、进行货物交接、安排中转运输和船舶进出港等活动。
(二)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包括中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和外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其中,中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是指依据《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取得《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国际船舶运输业务的中国企业法人;外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是指依据外国法律设立经营进出中国港口国际船舶运输业务的外国企业。
(三)国际班轮运输业务,是指以自有或者经营的船舶,或者以《海运条例》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方式,在固定的港口之间提供的定期国际海上货物或旅客运输。
?。ㄋ模┪薮性艘滴瘢侵浮逗T颂趵返谄咛醯诙罟娑ǖ囊滴?,包括为完成该项业务围绕其所承运的货物开展的下列活动:
?。?)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订立国际货物运输合同;
(2)以承运人身份接收货物、交付货物;
?。?)签发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
?。?)收取运费及其他服务报酬;
(5)向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或者其他运输方式经营者为所承运的货物订舱和办理托运;
?。?)支付运费或者其他运输费用;
?。?)集装箱拆箱、集拼箱业务;
?。?)其他相关的业务。
?。ㄎ澹┪薮性艘滴窬?,包括中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和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其中中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是指依照《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的中国企业法人;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是指依照外国法律设立并依照《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取得经营进出中国港口货物无船承运业务资格的外国企业。
?。┕蚀按砭?,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设立从事《海运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业务的中国企业法人。
?。ㄆ撸┕蚀肮芾砭?,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设立从事《海运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业务的中国企业法人。
?。ò耍┩馍坛Wご砘?,是指外国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为其派出机构开展宣传、推介、咨询和联络活动的非营业性机构。
?。ň牛┢笠瞪桃档羌俏募侵钙笠档羌腔鼗蛘咂笠邓诠泄氐本智┓⒌钠笠涤抵凑栈蛘咂笠瞪枇⒌闹っ魑募?。境外企业商业登记文件为复印件的,须有企业登记机关在复印件上的确认或者证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公证文书。
?。ㄊ┌嗦止嵝椋侵阜狭瞎?974年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定义的,由班轮公会成员之间以及班轮公会之间订立的各类协议。
?。ㄊ唬┰擞椋侵噶礁龌蛘吡礁鲆陨瞎拾嗦衷耸渚呶榷ɑ蛘呖刂圃思鄱┝⒌墓赜谠谝惶趸蛘呤鹾较呱显黾踊蛘呒跎俅霸肆π椋约捌渌鞴拾嗦衷耸渚吖餐卸男?,包括具有上述性质内容的会议纪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为提高运营效率订立的关于共同使用船舶、共同使用港口设施及其他合作经营协议和各类联盟协议、联营体协议。
?。ㄊ┰思坌?,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之间订立的关于收费项目及其费率、运价或者附加费等内容的协议,包括具有上述内容的会议纪要。
?。ㄊ┕荚思郏侵腹拾嗦衷耸渚吆臀薮性艘滴窬咴思郾旧显孛鞯脑思?。运价本由运价、运价规则、承运人和托运人应当遵守的规定等内容组成。
?。ㄊ模┬樵思郏腹拾嗦衷耸渚哂牖踔?、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约定的运价,包括运价及其相关要素。协议运价以合同或者协议形式书面订立。
?。ㄊ澹┐右底世っ魑募侵副恢っ魅司哂?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或者国际海上运输辅助性经营活动经历的个人履历表。申请人须承诺对所提供从业资历的真实有效性负责。
第二章 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的经营者
第四条 中国企业法人申请经营国际船舶运输业务,应当符合《海运条例》第五条规定的条件,考虑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国际海运市场竞争状况和国家关于国际海上运输业发展的政策。
交通运输部应当在其政府网站和其他适当媒体上及时公布国际海运市场竞争状况和国家关于国际海上运输业发展的政策。上述状况和政策未经公布,不得作为拒绝申请的理由。
第五条 中国企业法人申请经营国际船舶运输业务,申请人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提出申请,报送相关材料或信息,并应同时将申请材料或信息抄报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材料或信息应当包括: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司章程的复印件;
?。ㄈ┕居氪懊萍按笆侗鸷?;
(四)提单、客票或者多式联运单证样本;
?。ㄎ澹┓辖煌ㄔ耸洳抗娑ǖ母呒兑滴窆芾砣嗽钡拇右底矢裰っ鳌?/p>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收到上述抄报材料或信息后,应当就有关材料或信息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并应当自收到有关材料或信息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意见报送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或信息后,应当在申请材料或信息完整齐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海运条例》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进行审核,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决定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决定不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取得《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在经营国际船舶运输业务期间,应当确保本条所列有关材料持续合法有效。
第六条 中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适用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的程序。申请材料或信息应当包括:
?。ㄒ唬┥昵胧?;
?。ǘ┠腹镜钠笠低骋簧缁嵝庞么?、公司章程的复印件;
?。ㄈ┠腹镜摹豆蚀霸耸渚砜芍ぁ犯从〖?;
?。ㄋ模┠腹径愿梅种Щ咕段У娜啡衔募?;
?。ㄎ澹┓辖煌ㄔ耸洳恳蟮母呒兑滴窆芾砣嗽钡拇右底矢裰っ?。
中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的分支机构可为其母公司所有或者经营的船舶提供办理船舶进出港口手续、安排港口作业、接受订舱、签发客票或者提单、收取运费等服务。
第七条 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企业,应当在开业后30日内向交通运输部报备企业名称、注册地、联系方式、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交通运输部定期在其政府网站或者授权发布的网站发布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经营者名称。
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企业变更企业信息或者不再从事国际船舶代理经营活动的,应当在信息变更或者停止经营活动的15日内,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第八条 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申请经营进出中国港口国际班轮运输业务,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提出申请,并报送《海运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材料。交通运输部应当按照《海运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审核。予以登记的,颁发《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登记证》。申请材料不真实、不齐备的,不予登记,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依法取得经营进出中国港口国际班轮运输业务资格后,交通运输部在其政府网站或者授权发布的网站公布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名称及其提单格式样本。
取得《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登记证》的企业在经营国际班轮运输业务期间,应当确保有关证书、证明持续合法有效。
第九条 申请办理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提单登记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提出提单登记申请,报送相关材料,并应当同时将申请材料抄报企业所在地或者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指定的联络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材料应当包括:
?。ㄒ唬┥昵胧?;
?。ǘ┢笠瞪桃档羌俏募从〖?;
(三)提单格式样本;
(四)保证金已交存的银行凭证复印件、保证金保函或者保证金责任保险原件。
申请人为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还应当提交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其指定的联络机构的有关材料。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收到上述抄报材料后,应当就有关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并应当自收到抄报的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意见报送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收到申请人的材料后,应当在申请材料完整齐备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按照《海运条例》第七条和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提单登记,并颁发《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告知理由。
以保证金保函、保证金责任保险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的企业,资格登记证的有效期限与保函或者责任保险有效期一致。
第十条 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按照外国法律已取得经营资格且有合法财务责任保证的,在按照《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申请从事进出中国港口无船承运业务时,可以不向中国境内的银行交存保证金。但为了保证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清偿因其不履行承运人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当所产生的债务以及支付罚款,满足《海运条例》第八条第三款的规定,该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政府主管部门与中国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就财务责任保证实现方式签订协议。
第十一条 没有在中国港口开展国际班轮运输业务,但在中国境内承揽货物、签发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收取运费,通过租赁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船舶舱位提供进出中国港口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或者利用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提供的支线服务,在中国港口承揽货物后运抵外国港口中转的,应当按照本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但有《海运条例》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十二条 中国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海运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交纳保证金,或者取得保证金保函、保证金责任保险,并按照本实施细则第九条的规定进行登记,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申请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ㄒ唬┥昵胧?;
?。ǘ┠腹炯胺种Щ沟钠笠瞪桃档羌俏募从〖?;
?。ㄈ┠腹镜摹段薮性艘滴窬矢竦羌侵ぁ犯从〖?/p>
?。ㄋ模┠腹救啡细梅种Щ咕段У娜啡衔募?/p>
?。ㄎ澹┍Vそ鹨呀淮娴囊衅局じ从〖⒈Vそ鸨:蛘弑Vそ鹪鹑伪O赵?。
第十三条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申请提单登记时,提单抬头名称应当与申请人名称相一致。
提单抬头名称与申请人名称不一致的,申请人应当提供说明该提单确实为申请人制作、使用的相关材料,并附送申请人对申请登记提单承担承运人责任的书面声明。
第十四条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提单的,各种提单均应登记。
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登记提单发生变更的,应当于新的提单使用之日起15日前将新的提单样本格式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第十五条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申请者交纳保证金、取得保证金保函或者保证金责任保险并办理提单登记,依法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后,交通运输部在其政府网站或者授权发布的网站公布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名称及其提单格式样本。
第十六条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在交通运输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专门账户上交存保证金,保证金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相应存款利率计息。
第十七条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交存的保证金,受国家法律?;?。除下列情形外,保证金不得动用:
?。ㄒ唬┮蛭薮性艘滴窬卟宦男谐性巳艘逦窕蛘呗男幸逦癫坏保菟痉ɑ匾焉У呐芯龌蛘咚痉ɑ夭枚ㄖ葱械闹俨没共镁鲇Φ背械E獬ピ鹑蔚?,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拒不执行的;
?。ǘ┍唤煌ㄔ耸渲鞴懿棵乓婪ùσ苑?畹?,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拒不执行的。
有前款(一)、(二)项情形需要从保证金中划拨的,应当依法进行。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保证金不符合《海运条例》规定数额的,交通运输部应当书面通知其补足。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自收到交通运输部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补足的,交通运输部应当按照《海运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取消其经营资格。
第十八条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被交通运输部依法取消经营资格、申请终止经营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经营的,可向交通运输部申请退还保证金。交通运输部应将该申请事项在其政府网站上公示30日。
在公示期内,有关当事人认为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有本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情形需要对其保证金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取得司法机关的财产保全裁定。自保证金被保全之日起,交通运输部依照《海运条例》对保证金账户的监督程序结束。有关纠纷由当事双方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公示期届满未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交通运输部应当通知保证金开户银行退还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保证金及其利息,并收缴该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
第十九条 中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中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有下列变更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资格许可、登记机关备案:
(一)变更企业名称;
(二)企业迁移;
(三)变更出资人;
?。ㄋ模┬怠⒅罩咕?/p>
?。ㄎ澹┲泄爸罩构蚀霸耸湟滴?。
变更企业名称的,由原资格许可、登记机关换发相关经营许可证或者经营资格登记证;企业终止经营的,应当将有关许可、登记证书交回原许可、登记机关。
第三章 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经营活动
第二十条 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新开或者??拾嗦衷耸浜较?,或者变更国际班轮运输船舶、班期的,应当按照《海运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在交通运输部指定媒体上公告,并按规定报备。
第二十一条 中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增加运营船舶,包括以光船租赁方式租用船舶增加运营船舶的,应当于投入运营前15日向交通运输部备案,取得备案证明文件。备案材料应当载明公司名称、注册地、船名、船舶国籍、船舶类型、船舶吨位、拟运营航线。
交通运输部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证明文件。
第二十二条 在中国港口开展国际班轮运输业务的外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以及在中国委托代理人提供进出中国港口国际货物运输服务的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应当在中国境内委托一个联络机构,负责代表该外国企业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有关管理及法律事宜进行联络。联络机构可以是该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常驻代表机构,也可以是其他中国企业法人或者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的其他经济组织。委托的联络机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或信息:
?。ㄒ唬┝缁顾得魇?,载明联络机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二)委托书副本或者复印件;
(三)委托人与联络机构的协议副本;
(四)联络机构的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联络机构为该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常驻代表机构的,不须提供本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文件。
联络机构或者联络机构说明书所载明的事项发生改变的,应当自发生改变之日起15日内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已经登记的提单。
第二十四条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需要委托代理人签发提单或者相关单证的,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经营资格或者办理备案的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和国际海运辅助业务经营者代理上述事项。
前款规定的经营者不得接受未办理提单登记并交存保证金或者取得保证金保函、保证金责任保险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委托,为其代理签发提单。
第二十五条 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与货主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协议运价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协议运价号应当在提单或者相关单证上显示。
第二十六条 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不得接受未办理提单登记并交纳保证金或者取得保证金保函、保证金责任保险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提供的货物或者集装箱。
第二十七条 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应当将其在中国境内的船舶代理人、签发提单代理人在交通运输部指定的媒体上公布。公布事项包括代理人名称、注册地、住所、联系方式。代理人发生变动的,应当于有关代理协议生效前7日内公布上述事项。
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应当及时将公布代理事项的媒体名称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之间订立的涉及中国港口的班轮公会协议、运营协议、运价协议等,应当自协议订立之日起15日内,按下列规定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ㄒ唬┌嗦止嵝椋砂嗦止岽砥渌芯鲋泄劭诤I显耸涞某稍北赴?。班轮公会备案时,应当同时提供该公会的成员名单。
?。ǘ┕蚀霸耸渚咧涠┝⒌脑擞椤⒃思坌?,由参加订立协议的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分别备案。
第二十九条 国际船舶管理经营者应当根据合同的约定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有关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义务。
第三十条 国际海运业及辅助业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报送相关统计信息。
第三十一条 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国际船舶管理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ㄒ唬┮苑钦?、合理的收费水平提供服务,妨碍公平竞争;
?。ǘ┰诨峒普瞬局獍抵懈杩突Щ乜?,以承揽业务;
?。ㄈ├挠糜攀频匚?,限制交易当事人自主选择国际海运辅助业务经营者,或者以其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诱导交易当事人,排斥同业竞争;
?。ㄋ模┢渌徽本赫形?/p>
第三十二条 外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以及外国国际海运辅助企业的常驻代表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包括不得:
?。ㄒ唬┐砥渚惩饽腹窘邮芏┎?,签发母公司提单或者相关单证;
?。ǘ┪腹景炖斫崴慊蛘呤杖≡朔鸭捌渌延茫?/p>
?。ㄈ┛呔惩饽腹镜钠本?;
?。ㄋ模┮酝性巳松矸菹蚬拾嗦衷耸渚咄性嘶跷铮?/p>
?。ㄎ澹┮酝馍坛Wご砘姑逵肟突┒┮滴窈贤?。
第三十三条 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经营者在报备运价时,应当报备中国港口至外国基本港的出口集装箱的海运运价和附加费。
第三十四条 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在中国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不得损害国际海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应当与中国境内的托运人组织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交通运输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国际海运市场实施监督检查和调查。国际海上运输业务经营者、国际海运辅助业务经营者应当配合监督检查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凭证、文件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十六条 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生效的备案运价。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自行决定,组织或授权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运价备案执行情况检查。
第三十七条 利害关系人认为国际海上运输业务经营者、国际海运辅助业务经营者有《海运条例》第二十八条和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可依照《海运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交通运输部实施调查。请求调查时,应当提出书面调查申请,并阐述理由,提供必要的证据。
交通运输部对调查申请应当进行评估,在自收到调查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实施调查或者不予调查的决定:
(一)交通运输部认为调查申请理由不充分或者证据不足的,决定不予调查并通知调查申请人。申请人可补充理由或者证据后再次提出调查申请。
?。ǘ┙煌ㄔ耸洳扛萜拦澜崧廴衔Φ笔凳┑鞑榛蛘甙凑铡逗T颂趵返诙颂豕娑ㄗ孕芯龆ǖ鞑榈?,应当将有关材料和评估结论通报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八条 调查的实施由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调查机关)共同成立的调查组进行。
调查机关应当将调查组组成人员、调查事由、调查期限等情况通知被调查人。被调查人应当在调查通知送达后30日内就调查事项作出答辩。
被调查人认为调查组成员同调查申请人、被调查人或者调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有权提出回避请求。调查机关认为回避请求成立的,应当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调整。
第三十九条 被调查人接受调查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要求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及文件等。属于商业秘密的,应当向调查组提出。调查组应当以书面形式记录备查。
调查机关和调查人员对被调查人的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
被调查人发现调查人员泄露其商业秘密并有充分证据的,有权向调查机关投诉。
第四十条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人“低于正常、合理水平运价”的认定,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ㄒ唬┩恍幸的诙嗍叩脑思鬯揭约坝氡坏鞑槿司哂型裙婺>叩脑思鬯?;
?。ǘ┍坏鞑槿耸凳└迷思鬯降睦碛?,包括成本构成、管理水平和盈亏状况等;
(三)是否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并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
第四十一条 调查机关对“损害公平竞争”或者“损害交易对方”的认定,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ㄒ唬┒月每突蛘咄性巳俗杂裳≡癯性巳嗽斐煞涟?/p>
?。ǘ┯跋炻每突蛘呋跷锏恼3鲂谢蛘叱鲈?;
(三)以账外暗中回扣承揽货物,扭曲市场竞争规则。
第四十二条 调查机关作出调查结论前,可举行专家咨询会议,对“损害公平竞争”或者“损害交易对方”的程度进行评估。
聘请的咨询专家不得与调查申请人、被调查人具有利害关系。
第四十三条 调查结束时,调查机关应当作出调查结论,并书面通知调查申请人和被调查人:
?。ㄒ唬┗臼率挡怀闪⒌?,调查机关应当决定终止调查;
?。ǘ┗臼率荡嬖诘允谐」骄赫辉斐墒抵仕鸷Φ?,调查机关可决定不对被调查人采取禁止性、限制性措施;
?。ㄈ┗臼率登宄叶允谐」骄赫斐墒抵仕鸷Φ?,调查机关应当根据《海运条例》的规定,对被调查人采取限制性、禁止性措施。
第四十四条 调查机关在作出采取禁止性、限制性措施的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自调查机关通知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调查机关书面提出;逾期未提出听证请求的,视为自动放弃请求听证的权利。
第四十五条 就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所列情形实施调查的,调查组成员中应当包括对被调查人的业务实施管理的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人员。
对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第(三)项所列违法行为并给交易当事人或者同业竞争者造成实质损害的,调查机关可采取限制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业务量的限制性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交通运输部或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海运条例》第六章和本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交通运输部或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经营者违反《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违法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
第四十七条 外商常驻代表机构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交通运输部或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海运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八条 班轮公会协议、运营协议和运价协议未按规定向交通运输部备案的,由交通运输部依照《海运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对本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备案人实施处罚。班轮公会不按规定报备的,可对其公会成员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 调查人员违反规定,泄露被调查人保密信息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许可、登记事项,申请人可委托代理人办理。代理人办理委托事项的,应当提供授权委托书。外国申请人或者投资者提交的公证文书,应当由申请人或者投资者所在国公证机关或者执业律师开出。
本实施细则所要求的各类文字资料应当用中文书写,如使用其他文字的,应随附中文译文。
第五十一条 对《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备案事项的具体要求、报备方式和方法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二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内地投资从事国际海上运输和与国际海上运输相关的辅助性业务,比照适用《海运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三条 《海运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公布运价和协议运价备案的具体办法,由交通运输部另行规定。
第五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交通部1985年4月11日发布的《交通部对从事国际海运船舶公司的暂行管理办法》、1990年3月2日发布的《国际船舶代理管理规定》、1990年6月20日发布的《国际班轮运输管理规定》、1992年6月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实施细则》、1997年10月17日发布的《外国水路运输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